——歡迎到訪!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
為什么在卡車市場交易中,合同訂單中的成交量往往要比戰略協議中的數量少很多呢?
相比幾年前動輒上千輛的大訂單,現如今的卡車市場由于受國家經濟下行、產能過剩、市場飽和等影響,幾十輛訂單都會成為銷售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。
最近,經常有媒體報道稱,某某商用車企又簽訂了一些千輛大訂單,但事實上,這些大訂單未必能真正兌現,最終成交數量很有可能會比宣傳中的數量少很多。原來在卡車市場交易中,“戰略協議”與“合同訂單”是有差別的。
戰略協議,只是供需雙方的一種戰略共識,可以被看做是買賣雙方希望達成的和努力方向,但并不能反映出真實的交易情況。而合同訂單卻是實打實的、被行業機構統計在內的銷售數字。
弄清楚二者差別后,問題就來了:為什么在卡車市場交易中,合同訂單成交量往往要比戰略協議中的數量少很多呢?
據筆者了解,買方公司的能力是導致實際成交量縮水的非常關鍵的因素之一。大環境生存艱難,讓很多物流企業望而生畏,有的物流企業業務量開始減少,有的物流企業甚至處在停工的邊緣上,還有的物流企業會出現因沒有業務而拖欠賣方貸款的情況。由于買家沒有現實能力購買那么多車輛,賣家銷量自然也就“大單變小單”了。
另外,因拖欠貸款而使用極端手段賴賬的物流企業也確實存在,生產企業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也是極難解決和處理的。某商用車企陳先生舉例道,江浙一物流公司老板,因非??春迷摰貐^的?;肥袌觯蚰澈腺Y企業購買了大量的牽引車,但由于其錯誤預估了該地區的?;肥袌鲂星?,導致他所購買的車輛絕大部分已經停工,這位老板曾經試圖通過轉賣的方式將車輛消化掉,來解決資金問題,但卻一直難以尋找到買家,最后導致不能兌現賣家合同訂單,并要求退貨的“鬧劇”發生。
據一些商用車企的銷售人員透露,市場上一些物流行業的投資者很多情況下都是相對盲目的,他們預見到的市場和實際市場存在著一些差別,眼大肚子小,原本只有20輛的消化能力,卻被忽悠成40輛。所以,這個時候就要看生產廠家的專業判斷了。
另一方面,廠家部分銷售人員對當地的物流行業也并不是非常的了解,在這種情況下,加之銷售任務的壓力,銷售人員誤判購車人的能力也是常有的事情。
簽訂合同之初,雙方都是基于共贏的目的,買方獲得更低折扣和更多融資優惠,賣方獲得更多利潤和長期合作的機會。但誤判之后,則會給當地市場帶來一連串的問題。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單車利潤,道理很簡單,供大于求時,利潤就會下降;其次,利潤低會導致購車者的還款風險增大。
最終,廠家空守著動輒幾百輛、幾千輛的大訂單卻不能實現,守著表面光鮮的銷量卻收不回還款。
所以,衡量一份訂單的實力并非簡單比較數量, 對于買賣雙方而言,大訂單既是好事,但也同樣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性,買賣雙方都應審時度勢,推薦最適合的產品和數量。
版權聲明:此文源自其它媒體,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。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,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。